 |  |
刘雪英: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,曾出版《新思维初中记事作文精华》等书籍。 |
|
 |  |
孟建军: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。以独特的魅力和幽默的语言,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。 |
|
|
现代教育理论认为,真诚的赞扬和热情的鼓励如同阳光雨露,可以让同样的种子长成不同寻常的树苗。据报道,苏联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:他们来到一所普通的中学,在一个班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,将名单交给老师,并暗示这些学生智商较高,将来会有所作为。几年后,当心理学家再次来到这所学校时,老师兴奋地告诉他们,名单上的学生都成为了班中的佼佼者。 随机抽出的学生智商果真都高吗?当然不是。那么,是什么促使这些学生都成为佼佼者?原来是老师的鼓励和赞扬。当老师知道这些学生拥有高智商后,就会有意无意地给他一个满意的眼神,一句鼓励的话语,始终给学生创造一种充满信任、充满阳光的和谐氛围,促进学生不断努力,取得进步。由此可见,学生智商的高低并不十分重要,至少对其综合表现并不具有决定性影响,还关键在于老师如何对待学生。 记得刚接初三某班历史课时,一名叫杨帆的同学就引起了我的注意。别的同学都在认真听课,只有他桌面上空空如也,没有书还左顾右盼、东张西望,正要冲他发火,转念一想还是先了解一下情况吧。课下向其他任课教师了解情况得知,他学习成绩较差,不遵守课堂秩序,且逆反心理较强。怎么办?看来批语是不会起作用的,还得另辟蹊径。一次课后,我与他进行了沟通,我说:“你看咱们班一共有48名同学,每个同学都很出色,你并不例外。我留意你一段时间了,你的眼神中透着一股灵气,如果能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,一定会有不错的表现。你首先要相信你自己,老师也相信你日后会有出色表现的……” 事后,每当他有进步时我总不忘赞扬他一番。读课文时给他机会,读完后全班同学都热情鼓掌,每次小测进步后对他及时鼓励和赞扬,并激励他有能力考得更好些……。慢慢地,他开始有所变化了,课桌上不再空荡荡的了,不搞小动作了,注意力开始集中了,期末考试中历史得了62分,他兴高采烈地说:“老师,这是我有史以来第一次及格。”在为他高兴的同时,我也深深地体会到: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,等着我们去发现。 世界不缺少美,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。正如唐代文学家韩愈所说:“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”教师正应该是这样的伯乐。当我们不断地用赞扬的话语与学生交流时,也就给他们注入了不断进步的动力,天长日久,每个学生都会成为有用之才。
感言:好学生是夸出来的。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