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长与老师之间微妙的“生态指标”,在目前语境中,谁都难以一语道破。这本身就是一个大如乾坤的茶壶,明明沏的是同样的茶叶,但个中滋味却大相径庭。无论家长还是老师,于学生在校的各个阶段,在这壶茶里都会品出各自的酸甜苦辣。
一位家长退出家长群的事件迅速占领各路媒体,而如此的关注效应,恰恰说明家长和老师们存在着的那种迟早要浮出水面的担忧,已经以退群的形式表现出来。而社会如此关注此事,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诸多家长和老师心里都可能埋藏着某种疑惑。
那么,矛盾是怎样出现的?心里疑惑的到底是什么?老师与家长到底该是什么关系?在以往,家长属于配合老师的从属关系,即老师可以将对学生的非技术性要求(如对学生课外活动或完成作业认真程度的要求等)统一交给家长来配合完成。在一般情况下,家长都会完成老师留给自己的这种“作业”,其中关键在于不管是什么学历的家长,都可以顺利完成这样的非技术型“作业”。
家长退群事件:改革教育评价体系,提升家校微信群“生态指标”
而现在的情况则完全不同,因为老师对家长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。即使家长是博士的水平也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这样的“作业”,对家长来说,其实是一种耗费心机的“创作”。而对于更多家长来说,对这种“创作”也确实是无能为力,即勉强有这个能力,也付不起大半夜的精力成本。
矛盾由此而生,疑惑由此而起。到底是老师教孩子,还是家长教孩子,要是家长能教孩子,那还要老师干什么?其实,这是很多家长的疑惑,但出于情面,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,总是在“争而不僵,斗而不破”中维持着这种“微妙” 关系,和目前的“生态指标”,也维持着彼此尊严的底线。
然而,这种靠情面“维持”的局面和谐,却不是长久之计,出现“翻脸”的情况只是迟早的问题。因为这里面还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关键问题,而只要这个关键问还没有解决,那么在微信群的乾坤里就一定还会出现类似的退出行为,这是不言而喻的接续。而那个更深层次的关键问题到底是什么?其实,就是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的标准问题,即教育的“指挥棒”应无条件地遵循怎样的“五线谱”?
家长退群事件:改革教育评价体系,提升家校微信群“生态指标”
就在一个多月以前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了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》。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,也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。而其中提出的“五破五立”,就是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
记者采访了多位家长和老师,发现矛盾的背后有相互的不理解和相互的抱怨,但更多的是焦虑和痛苦的挣扎。显然,是现有教育评价体系的过时滞后,和不客观,导致了个人层面的家长和老师的扭曲焦虑与痛苦挣扎。
而月前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的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》,围绕党委和政府、学校、教师、学生、社会五类主体,这个“五线谱”,明确了新时代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任务书和路线图,这会从根上给教育评价“指挥棒”的全面转向和重新定调,从而也会根本上刷新和提升家长老师微信群里的“生态指标”。